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台灣農業的困境:一, 人才問題

        聽完演講, 更加有想法要寫下我對台灣農業研究發展的一些看法.

        第一個部份, 著重於農業人才的問題, 當農學院和其下屬系所都無所不用其極的淡化"農"這個字眼的時候, 也就可以想見, 農業是不受重視的一門學科, 也不是排在第二, 什麼士農工商, 商士工農還比較差不多一點, 這或許是為了容易招生而妥協的手段, 但連農學院裡面的老師也不重視農業, 只在乎研究成果能不能換回高impact factor的報告時, 農學院會繼續凋零也不足為奇, 農業要能怎麼發展也是個大問號, 但這個部份是研究上的大環境造成.

        我們的大學, 有農學院的大學, 到底能不能培養出農業人才, 我的認知是可以的, 但是, 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 有多少真的投入農業的研究, 我指的是真的對農業有貢獻的研究, 不是只有高impact factor或空有專利, 但無法實際應用的研究, 這相對是很少的, 原因有幾個, 一, 在政府單位, 要通過高考, 才有機會能夠進入農委會(未來是農部)下屬試驗單位, 進行實際與第一線農業有關問題的研究, 利用高考做為取才標準, 就是一個問題, 因為高考選才, 會選出一些很會考試, 但不會做研究的人, 當這些不會做研究的人要自己去負責研究計劃, 以試驗去解決農民遇到的問題時, 是有很大的問題, 而且, 往往很難深入的進行一些研究, 就算是應用研究, 也會有需要深入的地方, 只會考試, 不會做研究的人, 在執行研究計劃上, 真的很浪費資源, (光從白目研究生身上, 就可以看到考試可以應付, 但亂做研究的現狀), 所以, 高考取才有其問題, 對研究人員應該用聘任的方式, 而不是高考.
        第二個原因, 大學教授沒辦法長期進行農業上某些吃力不討好的研究, 因為做這些研究會得不到經費支持, 有一些需要長時間調查, 追蹤, 以得到資料供分析的研究, 或者是有一些很基礎要弄清楚的問題, 還有是根本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得到成果的研究, 往往是沒法子做下去的, 這些研究耗時, 可行性較低, 又得不到高分研究報告的研究, 不是現在炒短線的方向; 另外是老師的心態, 老師們自己就看輕農業時, 那農業更是別想要發展些什麼東西, 研究當然更是與現實脫節, 只會追求是不是百大啦, 還是又有多少Nature, Cell, Science, 但實際上一點用也沒有, 做那些高深且高分的研究不是不好, 如果全都只搞那個, 誰來解決實際上會發生的問題, 顯然, 現在的氛圍, 並沒有區分那些學校或那些單位主要專精做深入的機制研究, 其它學校或單位則做主要進行實際解決問題的研究, 所以最後大潮流又回到前面所述, 只生產高分的報告為主, 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為極次要選項, 畢竟, 誰不想要計劃經費, 誰不想要升等.

        第三個問題, 崇尚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農業是很當地的產業與學問, 每個地方會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 但是台灣的研究機構或一流大學太相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所以都努力選用海外留學有成的學人, 選用留學歸國菁英這點不是不好, 但那些人有很大部份往往與台灣脫節, 對台灣農業有什麼問題根本不懂, 學的是留學國所發生的問題, 而且出國留學大部份都是選有高分且大量報告產出的老師, 學的也都是機制探討等基礎研究, 這些研究往往無法在台灣延續或應用, 所以近年來雖然產出的研究報告很多, 但農民實際遇到的問題, 能用這些報告的成果來解決的比例更是相當低. 此外, 台灣的系所對於老師的自由度太高, 無法對不務正業的老師進行限制, 美國大學的教授, 每個位置在徵才的公告都有告知此職位要負責的任務, 研究方向為何, 而且系所內也會對每個老師是否有做到他所應做的工作進行評鑑, 如果沒有做他這個位子該做的研究或推廣工作, 是會通不過評鑑甚至被開除, 但台灣完全沒有這個機制, 所以只要拿到職位, 就可以任意做他想做的事, 不管與那個職位所該擔負的研究或工作是否相符, 反正工作不相符學校也趕不走. 相對的, 本土的農業人才, 往往受制於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原因(如旋轉門), 再加上先天就不被認為比洋博士優秀, 所以很難競爭教職工作以進行研究, 有實作技術的土博士又沒有講師制度可以聘用, 除非願意且通過高考, 再加上能分發到試驗單位, 才有機會進行研究工作, 否則就只能坐辦公室啦. 總之, 人才不是沒有, 是因為現行許多奇怪又不合理的原因, 導致人才無法重用, 或者是根本用錯人.

        另外, 現行高考分發制度, 很難適才適所, 這是第四個問題, 有些人適合去試驗單位從事研究工作, 有些人適合做為幕僚, 有些人適合其它的行政或例行操作事務, 但現行的分發制度, 無法讓通過高考的人去最適合的地方, 而各單位也很頭痛, 分發來的人適不適合這個單位也很難猜, 一切都是靠運氣, 如果互取所需, 那是最好, 如果完全相反, 那就別指望太高, 除非能從內部轉調, 再交換來需要的人才. 所以在這個爛分發制度下, 政府單位做事效率會打折扣也不能太責怪, 因為有很多低效率或低能的問題是制度造成的.

        第五個問題是師資不平衡的問題會發生在不久的將來, 因為現在的高等教育體系, 傳統農校完全消失, 全部走向大學, 甚至是研究型大學的模式, 所以新進的師資也是大多都只會實驗室操作, 但是對需要實地下田, 上山, 下海操作的部份, 目前有這些專長的年輕人且取得博士學位的很少, 加上講師制度被取消, 更是很難聘任到有農業技術的年輕人當做師資, 所以未來在大學內, 許多農業技術的課程會慢慢消失, 或者是有開課, 但學到的內容多半變成實驗室技術, 真的要會種田, 向農民學習比較實在. 過去還有農校提供學習農業技術的來源, 現在都被大學化的浪潮給吞噬了, 所以, 師資不平衡的問題是會發生在不久的將來.

        第六個問題是政治上的問題, 這個我不想多談, 每個人對其看法各有千秋, 反正, 台灣號稱的民主, 不見得對想做事的政府是有利的, 反而是一大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